抑郁症不仅仅只是“心灵感冒”,抗一抗就能过去,早诊早治才能够摆脱疾病困扰。
“我真的没什么压力呀,只是单纯地不想继续了,玩游戏玩着玩着,我都可以挂机,放弃人生也一样啦。”这是暨南大学学生李某在失联前发出的一段文字。令人痛心的是,10月24日,广州警方确认生前患抑郁症的李某已自溺身亡。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抑郁症就像一条黑狗,一有机会咬住你就不会松口。”同样受抑郁症折磨的崔永元在回忆张国荣的纵身一跃时袒露心声:“发病的时候跳楼就像是拧开瓶盖喝水一样,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没有特殊意义。”
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类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疾病。在我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郁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报告,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
遗憾的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认为只是“心情坏”;有的人知道自己患病也是硬扛。在我国,每10位抑郁症患者里仅有两位寻求医疗帮助,只有不到10%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会接受抗抑郁治疗或服用药物。
专家呼吁,抑郁症不仅仅只是“心灵感冒”,扛一扛就能过去,早诊早治才能够摆脱疾病困扰。此外,提高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能力也是当前的一大挑战。
抑郁症并不是不快乐
全球范围内,抑郁症被列为非致命健康损失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占所有“总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的7.5%。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刚曾经指出,抑郁症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大部分都是源于“误工”和“工作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抑郁症发病的年龄高峰为20~6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多为职业人群。
当前,抑郁症似乎成为了一种时代病,越来越多的人会长时间感到不快乐、精力不足、疲乏、缺乏乐趣、生活越来越昏暗,严重者会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但是,很多人对抑郁症并不了解,认为只是心情不好,扛扛就能过去。其实,抑郁症是病,得治。
“生物学的因素、遗传的因素、自身个性的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生活的因素等多因素影响,共同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对《中国科学报》说,虽然抑郁症被称为“精神感冒”,但抑郁症并不是个体意志薄弱或个性娇气,归根结底,还是大脑生物学变化的内在因素起作用。
按照黄薛冰的解释,大脑中存在着掌管情绪活动的三种神经递质,即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当上述三种神经递质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失眠、焦虑、强迫、抑郁、恐惧等症状,表现为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脑疾病。
随着CT、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扫描等技术的应用,科学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在体积、大脑白质高信号表现、大脑皮质代谢率降低以及某些脑区血液流量、神经递质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
目前,很多人患病而不自知,如何识别抑郁症?医学界也给出了七大特征: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乐趣、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思维迟缓、人生无趣、躯体不适。黄薛冰称,某些特殊群体,比如慢性躯体疾病患者、药物滥用者、酒精依赖者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发病率会更高。
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干预
面对抑郁症,我们能做的绝对不只是扼腕叹息,而是要理性对待、科学解决,击退这条“黑狗”的关键就是及时干预。
黄薛冰表示,干预抑郁症的措施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首先,无论是哪种抑郁症,心理干预对于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个性、适应社会都有帮助。特别是对于轻度抑郁症或者抑郁症初期以及有强烈治疗动机的抑郁人群,作用更为显著。
但是,对于程度较重的抑郁、伴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抑郁、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以及有强烈自杀观念的抑郁,单凭心理治疗已不足以将患者拯救出抑郁的深渊,此时就应该首选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作用就是通过调整大脑内部失衡的神经递质,如补充含量降低的五羟色胺,提高五羟色胺受体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五羟色胺的功能,达到提升情绪的目的。有的药物还有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黄薛冰说。
不过,由于抑郁症是一个慢性疾病,药物治疗起效很慢,因此,很多人会对药物治疗陷入误区。“有时候给病人处方药物,他第二天就说没有效果,反而头晕和焦虑,其实这个很正常,抗抑郁药起效很慢,在不知不觉当中情绪就改善了,一般都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有疗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药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说。
她指出,大众经常对精神类药物有偏见和误解,认为服用后会产生太强的不良反应。有很多患者在治疗早期,服药后没有疗效,却出现了焦虑、失眠、恶心等症状,但实际上,这些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时间就会消失。
不过,并非每位服药者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黄薛冰表示,个别人因个体差异的原因,出现罕见或严重的副反应,难以预测,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对身体进行相关复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另外,她还强调,抗抑郁药不会成瘾,也不会损伤大脑,对此患者无须顾虑。
司天梅也强调,抑郁症治疗是长期、慢性的治疗过程,抗抑郁药就是调节神经递质,让它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接受抗抑郁药治疗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应该定期找医生,接受医生的一些建议,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国产药研发待提速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科学界对抑郁症的认知逐渐深入,抗抑郁药的研发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关注对抑郁症情感症状的改善,到后来的改善躯体症状,帮助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等,越来越多药物的上市,开启了抗抑郁治疗的新时代。
药渡咨询服务部总监宋艳对《中国科学报》表示,2018年中国精神兴奋剂总体市场达到332.7亿元,其中抗抑郁药物占24.43%,达到81亿元。近5年抗抑郁症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14.8%。
不过,她同时指出,虽然抗抑郁药物总体市场较大,但是我国医院使用的抗抑郁药中,进口药占了约45%,合资药占45%,国产药只占了10%左右。我国国产抗抑郁药市场竞争力仍然十分薄弱。
宋艳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抗抑郁药物已达30余种,但近10年来,中国获批上市的抗抑郁药物仅3个,分别为盐酸米那普仑、阿戈美拉汀和氢溴酸伏硫西汀。目前中国临床在研抗抑郁症品种共计27个,包括12个临床Ⅲ期品种(其中有4个已终止)、8个临床Ⅱ期品种、1个临床Ⅰ/Ⅱ期品种和5个临床Ⅰ期品种。
来自华诺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分析,抑郁症治疗领域虽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近年来抗抑郁症药物研发总体缺乏突破性创新。一是受制于人类对自身神经系统和情绪调控系统的了解不深入,新上市的药物在机制上没有突破性创新;二是现有药物对难治性抑郁症无效,长期服用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从而提高了新药的审批门槛,促使该领域新药研发的投入和风险不断加大。
宋艳表示,目前,已上市药物尽管作用机制多样,但对抗抑郁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实际并不大,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部分响应,或因安全性问题限制药物的使用。因此,对于国内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完全缓解且安全性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链接:http://www.fhqxlzx.com/news/24.html